首页|系部概况|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党团工会|高水平运动队|群体竞赛|体质健康测试|场馆管理|两学一做专栏|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正文
构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4-11-28 22:28  
[文章下载] [字号: ]

崔伟  王勇  张晓磊  曹阳  信伟  段金霞  宁建立  孟霞

   河南财经学院体育教学研究部  河南郑州 450002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和高校体育实际情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针对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中的问题,如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比例分配、教法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且对方案进行试验研究,以期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新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普通高校;课程内容体系;研究与实践 ;

 1、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就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出台《意见》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育的突出位置。”学校体育要实现时代所赋予的这一使命,必须加快改革步伐。而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体育教育,则更应站在改革的前沿,进一步加大高校体育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引领学校体育改革的潮流。体育课程改革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点,而体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因此,加强对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探讨适应新时期教学需要的课程内容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深入研究如何更好的实现学科内容的吸收、融合、互补及整体化。这对于促进学科课程内容向综合化、多样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加强体育学科建设,全面促进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分类、比例及与其相关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我国不同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以及近年来有关体育课程改革和现状调查方面的资料20余篇,全面了解本课题领域的研究现状。学习阅读了教育学、体育课程论、体育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和发展动向,以充实知识,开拓思维。

2.2.2调查访问法

对省内十余所高校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体育教师及相关专家问卷100份,就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现状及改革趋势和实施对策等问题,进行专门调查。分别收回有效问卷976份和88份,符合本课题研究要求。

2.2.3实验法

选取河南财经学院的2005级学生,约1500人为试验对象,参照新课程内容体系教学计划,对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方案进行试运行,并以2005级非参与试验学生为对照组,执行原课程内容教学计划;进行各环节的实验研究并设计发放调查量表,搜集相关数据。

2.2.4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全部调查问卷在计算机上运用FOXBASE处理它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可被FOXPRO、EXCEL、WORD、SPSS等读取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实施方案研究

3.1.1 建立体育课程基本目标

建立课程目标是构建课程内容的前提。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应以体现体育教育的多功能为出发点,以最终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归宿。建立课程目标还应以学校具体情况为依据,这些具体情况包括:(1)校情。如教学条件等物质环境及体育氛围、校园文化背景等人文环境。(2)生情。一方面应考虑生源背景、包括学生来源和不同学生的职业准备特点。另一方面,还应充分认识高校体育与中学体育相衔接、为终身体育打基础这一实际需要。

3.1.2构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

在建立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提炼并界定其内涵,再使之具体化,便形成较为具体的课程内容体系框架。新课程内容体系遵循了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等原则(见表1)。

表1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框架一览表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主要内涵

课程内容框架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

 

⑴参与意识(终身体育意识)

 

知识学习:

⑴以增进和保持健康为目的

⑴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

 

运动参与

 

⑵参与能力(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及编制锻炼计划)

 

⑵终身体育概述;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⑵以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以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为重点

运动实践:

 

⑶形成锻炼习惯

 

⑴制定运动处方

⑶以学生探究式作业和实践为主

⑵课外体育实践

 

 

 

⑴熟练掌握两项运动技能

知识学习:

 

 

⑴专项学习具可选性

⑴专项运动概述、技战术、规则、裁判法;

运动技能

 

⑵能科学锻炼

 

⑵专项运动与健康娱乐

⑵利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更新课程内容。

运动实践:

 

⑶能正确处置运动损伤

 

⑴田径、球类、武术、舞蹈等。

 

⑶将竞技运动健康化和教学化。

 

⑴掌握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方法。

知识学习 :

 

⑴健康生活方式;

身体健康

 

⑵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选择健康食品

⑵健康测试与评价

依据学生能力和个体差异,练习内容具可选择性。

运动实践:

 

⑶能测试评价体质健康状况

⑴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弹跳五项素质练习;

 

⑷具有健康体魄

 

⑵与健康或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发展选择性练习

 

 

 

⑴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

知识学习:

 

 

有理论、有实验;锻炼或运动过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⑴体育运动与情绪、体育活动与意志品质。

 

⑵运用适宜方法调节自身情绪

运动实践:

心理健康

 

⑶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感觉

 

⑴田径、素质内容的拓展性练习;

 

⑷具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⑵野外生存锻炼、

⑶冒险运动

 

 

⑴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知识学习:

 

⑴以奥林匹克运动为重点;

⑴体育的历史与文化

 

⑵有合作精神

⑵体育与社会适应

⑵以体育的社会性特征和体育的社交功能为重点。

社会适应

⑶善于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社会实践:

 

⑷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⑴集体性运动项目

⑶按学生兴趣和能力,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以探究式实践为主。

 

⑸有实践、创新能力

⑵课内、外小型竞赛的组织

 

 

⑶家庭体育、社区体育实践

 

3.1.3建构课程内容新体系

根据21世纪体育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特点,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从学生思想活跃和个性突出的因素考虑,同时发挥教师的教学特长,结合实际情况,拓宽高校体育教育在健身、娱乐、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健全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优化体育课实践结构,能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以及体育锻炼对人体身心健康的意义,掌握体育锻炼中有关人体科学的知识,了解和掌握一般运动损伤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提高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本文重构了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其中,理论性内容占10%(包括体育卫生、人体健康、体育锻炼、体育保健、人体环境、传统养生、运动营养学等知识);技能性内容占70%(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的内容占15%,竞技娱乐性内容占45%,保健传统性内容占10%)(见表2)。

表二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分类一览表

分类

内容

 

 

体育知识理论类

占(10%)

⑴体育卫生、人体健康、体育保健、人体环    境、传统养生、自我诊断与保健、运动疾病及预防和治疗、运动营养学等。

⑵运动技能分析及竞赛规则

 

⑶体育欣赏、奥林匹克文化、体育美学等

 

 

 

技能性内容

占70%

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的内容占15%,

耐力、力量、灵敏、柔韧、协调、

平衡练习、腰腹练习、弹跳练习等

 

 

竞技娱乐性

   内容占45%,

⑴休闲娱乐类:体育舞蹈、形体、

健美操、轮滑、桥牌、围棋等

⑵竞技类: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

网球、羽毛球、田径、游泳等

⑶防身术、散手、武术(器械)套路、

跆拳道、定向越野等

保健传统性

内容占10%

八段锦、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

情感性内容占(5%)

各类体育游戏

 

⑴运动处方

操作性内容占(5%)

⑵科学体育锻炼原则及方法

 

⑶生存自救

3.1.4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

 科学的运用体育教学方法,首先要解决体育教学方法的优选问题,对于同一教学任务来说,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或许很多,但只有少数或个别在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下是最适合的,对众多的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实现和完成。如新授课,讲授法可能多一些,复习课,练习法多一些。(2)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的选用也应不同。例如,同是跑的教学,但在田径中是以速度提高的教学方法为主,而在篮球中却要结合球来教学多以侧身跑为主。(3)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学生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小可采用游戏、情境等教学方法,到高年则可能方法比较单一。学生人数少,班级宜于组织,为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运用提供了可能,学生人数多,一般集体练习多。(4)教师自身的素养。任何教学方法都是“死”的,只有教师正确、准确和创造性地加以组织运用,才能成为“活”的教学方法。教师的素养在一定阶段总是一定的,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驾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因此,选择教学方法还得与教师的特长相结合。(5)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教学方法总是具体的,有自己的特性,表现在与特定内容的亲和性、对特定设备的要求、对特定对象的要求等等。某一教学方法有其适用的范围,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选择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而定。(6)教学时数和效率的要求。对教学方法的优选就是为节约时间、追求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但有的教学方法运用起来就比较经济而有的却不尽然,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效率的问题。(7)教学物质条件,如场地器材的限制。

对体育教学方法做出优选后,在运用时还应注意一些事项。如(1)要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课的组织结合起来,使之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功能。(2)要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能实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结合。(3)坚持灵活性,渗透教育机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要为方法所限,要随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

3.1.5体育课程内容的教学评价

现代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检查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教学评价已不适应当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体育教育评价也应向素质教育评价方向转变。首先,要建立在增进身心健康的基础上,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两项锻炼技能,促进其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评价理念。其次,要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育能力为评价目的,使评价方式方法多样化。要注意将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有机结合,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评价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引导,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协商、评价,有助于他们在认知层次上达到协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应注意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体育学习效果是受到许多因素制约的,如天生遗传、营养、学生的体育基础、努力程度等。若用同一标准来考核,有的学生会毫不费力达到优秀,有的学生即使再努力也达不到标准,造成学生平时努力与学习成绩不符的现象。所以,在学习开始时,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基础进行分析和评定。考核时从学生对技术掌握程度,体质的提高程度,学生参与锻炼的次数,体育知识的理解程度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3.2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实证研究

为了使新课程内容体系更加科学、更为完善,便于推广,更好地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选取河南财经学院的2005级学生,约1500人为试验对象,对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方案进行试运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3.2.1学生培养质量有所提高

根据《新课程内容体系方案实验检测指标》分别对学生培养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新课程内容体系适应了21世纪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实验组学生成绩有一定提高或持平,新课程内容体系的实施并不影响总体教学质量。实验组对课程设置、学习自主性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得到加强。

3. 2.2选修课受到极大欢迎

大量选修课程的开设,既保证了学生选修有比较明确的方向,所学的课程系统性、实用性增强;又保证了学生有自由发展的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拓宽专业口径;有利于培养学生多专多能,扩大就业渠道;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实验研究表明:选修课程的开设,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了就业的竞争力。学生选课的积极性较高,选课的指导思想以实用性、个人的兴趣和扩大知识面为主,体育保健类课程普遍受到欢迎。

3.2.3教学改革研究进一步深化

在新课程内容体系实施过程中,对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反馈及时总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索面向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新途径和具体措施。为课题的深入研究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3.2.4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

新课程内容体系的实验研究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适应新形势教学管理的要求。一方面既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另一方面又讲究教学管理的具体化、可操作化,以提高教学管理的实际成效。如建立院、系领导全方位值班制度,健全《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方法》,成立校系两级教学督导组,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加强双边沟通;加强学生选课指导等。

3.2.5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新课程内容体系的实施、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进和提高、大量新课程的开设、竞争机制的引进,极大推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高学历教师的比例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得到完善,教学资源得到较充分的利用,增强了各校办学的效益和活力。

3.2.6课程内容体系实施面临的问题

在新课程内容体系的实施,大量新课程开设情况下,部分教师受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传统教学手段方法的束缚,感到难以适应,教学手段和方法还比较陈旧,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教材编写、出版、发行周期性等方面原因,教材建设仍落后于实验的需要。尤其是大量选修课程的开设,在目前国内尚无较为统一、实用的教材情况下,如何开出并开好选修课程是今后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大量新课程的推出、学分制的建立、原有的班级建制被打乱,使现有的教学硬件已无法适应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2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课程内容建设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本文结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实际,对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

4.1.2新课程内容体系从21世纪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出发,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重要突破口,围绕培养学生五个领域目标,合理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及比例,体现了课程内容体系优化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及分析。

4.2建议

4.2.1高校体育教育严重滞后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势在必行,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

4.2.2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高校体育的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综合素质,真正让学生在高校教育的最后阶段有所收获,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崔伟.体育课程论[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42-167

[2]孙孔鼓.素质教育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8-89

[3]毛振明.体育课程与教学新论[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46-57.

[4]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56-83

[5]张建宁、王雪.我国学校体育教材内容改革初探[J].体育科学,2000(3):55-57.

[6]刘雪冰.普通高校休育课程教材休系的新构想[J].休育与科学,2000(3):48-51.

[7]李明学.“健康第一”思想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关系[J].体育与科学,2000(4):58-60.

[8]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J].教体艺,2002.

[9] 曲宗湖. 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J]. 体育科学,1998,(4):1-4.

[10] 季 浏. 体育与健康[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5-124

[11] 胡小明. 新世纪体育的走向[J]. 体育与科学,2001,(4):1-3.

[12] 朱小蔓. 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8-95

 

 

Th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e in Universities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lso the notion of “putting health first”, the article is attempting to make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in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s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s, materials , methods and evaluation. Application and experiment have been substantially performed which are expected to be instruct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new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部 CopyRight©2005-2014 All Right Reserved 豫ICP备050005861号
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当前网站共点击: 次!